努力把运城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大市、现代农业强市、文化旅游名市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市四次党代会确定的今后五年必须牢牢把握并努力完成的主要任务,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全市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代会的战略部署上来,在建设“三市一中心”中体现责任担当。 强化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对领导干部而言,责任和担当体现的是党性修养和德才素质,检验的是宗旨观念和务实作风。工作越繁重,矛盾越复杂,任务越艰巨,对责任和担当的要求就越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建设“三市一中心”是一项事关运城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检验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责任担当的试金石。目前,一些干部责任意识淡薄,担当精神不强,看到困难畏缩不前,遇到问题绕道而行,面对矛盾退避三舍,碰到责任推诿扯皮,究其原因,主要是党性原则不强、宗旨意识淡薄、私心杂念作怪。因此,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党性修养,牢记政治使命,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严守政治纪律,咬定党性不放松,坚持原则不动摇。必须站稳人民立场,强化宗旨意识,始终把想问题、作决策、订方案、办事情的着眼点和立足点牢牢放在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必须恪守为政品格,去除私心杂念,眼中有大局,心中无“小我”,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惟其如此,才能把责任和担当牢牢地扛在肩头,真正担负起建设“三市一中心”的历史重任。 立足岗位责任,勇于担当作为。“为官避事平生耻”,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任其职就要尽其责。在建设“三市一中心”中体现责任担当,必须立足岗位职责,从本职工作做起。没有对本职工作的真抓实干,创造佳绩,讲担当就是夸夸其谈,纸上谈兵。党员干部立足岗位责任,勇于担当作为,必须从实际出发,将责任意识和能力体现到具体工作中。要提升岗位责任意识和执行能力。自觉践行市委“32字”工作导向,强化工作责任心、使命感、紧迫感,履行好岗位职责,根除工作中的“庸”“懒”“散”“奢”等突出问题,培养好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抵制歪风邪气,弘扬新风正气,出现问题要敢于担当,勇于担当,主动承担责任。要直面矛盾破解难题。“大事难事看担当”,在矛盾和困难面前敢于冲锋陷阵、发声亮剑,“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不回避、不推诿,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勇挑重担,不上交矛盾,不下卸责任,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气魄,勇于挑战、主动站位,不惧险阻、攻坚克难,带领干部群众敢啃硬骨头,勇打攻坚战。要提升坚守“底线”“红线”能力。担当,决不是有勇无谋、盲目蛮干,而是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以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做有心、用心、尽心之人,敬业、勤业、精业,共同成就建设“三市一中心”的宏图伟业;担当,决不是要碰“红线”触“底线”,而是要深怀敬畏之心,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遵守纪律约束,严格依法办事,坚持用法治思维安排部署工作,用法治方式推进工作落实。 营造履责氛围,打造担当环境。为负责者负责,为担当者担当,营造尽职尽责的氛围和敢于担当的从政环境,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只有旗帜鲜明地鼓励担当者、支持担当者、保护担当者,为那些敢负责、勇担当、坚持原则、动真碰硬的干部主持公道、撑腰鼓劲,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党员干部在建设“三市一中心”中干事创业。要健全完善容错机制,为敢于担当者兜住底。允许试错、宽容失败,做到“三个区分开来”,为想干事、敢干事的干部“撑腰壮胆”,让有为者无后顾之忧,弘扬敢想、敢干、敢担当的正能量,形成谁都是担当者、谁都不能推责扯皮的良好氛围。要健全完善考评机制,让敢于担当者吃得香。坚持赏罚分明、激励干事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完善科学的考评奖惩机制,对常挑重担、善解难题的同志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对不担当、不负责、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该组织调整的,要进行组织调整;该追究责任的,严肃追究责任;该处理的,依纪依法进行处理。 爬坡过坎,步步艰辛;滚石上山,不进则退。有责任就有勇气,有担当就有力量。在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困难挑战多、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情况下,只有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才能更好地汇聚起全市跨越发展的强大正能量,为加快建设“三市一中心”、确保与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